2016年江兴龙(农林专业)省级名师工作坊项目中期评估验收自评报告
【文章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9-19】
8-1江兴龙(农学专业)省级名师工作坊项目
中期评估验收自评报告
一、领衔人
(一)个人简历(资历、学历、职称)
江兴龙,男,汉族,1964.12出生,1991.7毕业于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农学教育专业,学历为大学专科,1999.12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安徽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历,1991.7~2007.6在繁昌县原黄浒职高任教,期间担任过班主任、德育教研组组长,2007.9~现今,在繁昌县职教中心执教中职德育课、农林专业课,2011年,担任繁昌县职教中心德育教研组组长,2011.1被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2013年被芜湖市教育局认定为“双师型”教师,2013年作为芜湖市果蔬花卉专业带头人申报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被芜湖市教育局批准为芜湖市第二批特色专业,2015.8被安徽省教育厅聘为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省级专家库成员,2015.8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第四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012.7~9在参加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期间,刻苦学习,参加了农业部组织的技师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2013.4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花卉园艺师技师证书(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二)近几年主要工作业绩
1.课题研究业绩
承担了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子课题——中职教师课堂教学困惑及原因分析,该课题2012.8立项,2013.11.30顺利结题,结题后经课题专家组鉴定,通过评审验收,荣获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2015年作为主持人申报的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农林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被芜湖市教育局批准为市级重点立项课题。2016年7月领衔人江兴龙主持的《初、中、高级新型职业农民评定标准研究》课题已被列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NCCJ2016015。2016年领衔人江兴龙申报的双创背景下多元主体共建多功能中职农艺专业实训基地实践研究——以安徽三所中职学校为例,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审批立项,课题编号:2016—135—Y—181。
2.教育教学实绩突出
2011年、2012年、2013年在教育部开展的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设计类竞赛中,指导学生取得上佳的成绩,三年共获得省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2人,荣获教育部颁发的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2012年指导农林专业学生汪雪参加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部门联合举办的安徽省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荣获中职组“种子质量检测”项目省级三等奖,2014年在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三部门联合举办的安徽省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中,指导学生李玲莉参赛,荣获中职组“种子质量检测”项目省级三等奖。2013年撰写的论文《构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在“职成杯”第三届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荣获福建省教育学会颁发的教学实践研究奖,2014年在安徽省教育厅开展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送交的教学成果《多媒体技术助力农林专业课堂》,荣获安徽省教育厅颁发的省级二等奖。在2015~216学年度学校教师量化考核评估中,成绩位于前列。2016年名师工作坊团队辅导的2013春园林班学生——汤倩云,在2016年安徽省职业院校艺术插花技能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2016年领衔人江兴龙申报的教学成果《农业技能竞赛》校本教材荣获2016年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参与成员:芜湖县农业委员会李宜柏主任。
3.教研成果颇丰
在参加2015—2016学年度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期间,领衔人江兴龙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员”。2012年制作的《发展职业生涯要善于把握机遇》课件荣获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颁发的三等奖,2012.7.11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论文“德育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获得全国职教界同行好评,2013制作的《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课件荣获安徽省教科院颁发的一等奖,2013.7撰写的论文《农职业教育困境之我见》荣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颁发的国家三等奖,2014.7撰写的论文《增强中职农林专业吸引力之探析》荣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颁发的国家三等奖,2012年在河南省参加国培期间,合作攻关的科技成果“广玉兰耐低温胁迫生理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荣获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的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本人位列第陆名。专业论文《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刊登在教育部主管的期刊《教育学文摘》2013-02上,专业论文《广玉兰栽培技术》刊登在省级期刊《现代园艺》2013-4上,2014年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所授的一节精品课《植物生产与环境》(二十四节气与主要农事活动)荣获第十八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等职业教育组精品视频公开课全国二等奖(中央电化教育馆颁发)。课题论文《中职教师课堂教学困惑研究报告》在2014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部门组织的第十五届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关于中职生厌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在2014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部门组织的第十五届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15年报送的微课《土壤的基本组成》在第十九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荣获中央电教馆颁发的全国三等奖。2016年领衔人主持的教改成果《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农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荣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三等奖。
4.获得的荣誉
2012.3被安徽省教育厅评审认定为中职学校省级“教坛之星”;2014年被评为繁昌县第四批骨干教师;2014.9荣获繁昌县教育局颁发的繁昌县“十佳园丁”荣誉称号,2014.9荣获芜湖市教育局颁发的芜湖市优秀教师称号,2015.8被安徽省教育厅聘为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省级专家库成员,2015.8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第四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
二、团队构成
团队成员由5人组成,领衔人:江兴龙,芜湖机械工程学校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执教农林专业,51岁;成员:陈正发,34岁,繁昌县农业委员会农科教办公室主任,专业为农学,农艺师职称,是来自行业的实力专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成果颇丰;成员:倪漫,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农作物植保员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擅长园艺、艺术插花,28岁;刘跃华,南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51岁,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农艺师,在农业新技术推广方面成果颇丰,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有一定的研究;成员:胡明,48岁,芜湖机械工程学校高级教师,执教农林专业,2014年辅导学生参加芜湖市农业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2015年送交的成果“中职农林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研究”荣获第六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总之,名师工作坊成员结构合理,成员能和睦相处,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进取心强,尤其是名师工作坊吸收了农业行业方面的专家介入,有望使农林专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三、运行管理
1.项目建设总目标
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升工作坊成员素养;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多出名课;走进农林企业,为农服务、助农致富;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参加技能大赛,培养名师优生;产教融合,送技下乡;出版专著,参加课题研究。总之,经过几年的历练,使本名师工作坊能够出名师、出名课、出精品课程、出特色学生、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出省级教学成果奖、出省级优质教科研成果奖。本名师工作坊承诺:用汗水浇灌职教之花,为祖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添砖加瓦!
2.工作坊制度建设
制定名师工作坊规章制度,即例会制度;学习制度;研讨制度;成果发布制度。在周期内制定工作坊工作目标,制定成员阶段工作目标;确定工作坊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农林专业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研讨。在省、国家级各项比赛中,所取得的业绩成果定期发布到校园网站上。带、教、培训制度建设:60%的成员结对指导1名年轻教师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评课等,并有明显进步。制定考核细则:领衔人对工作坊成员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奖优罚劣,同时加强档案管理,经费规范使用管理,让名师工作坊真正起到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四、效能发挥
1.有效推动教学改革
在农林专业课堂教学中继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参加各级精品课比赛,力争在安徽省教科院开展的“三优”评选中取得佳绩,三年内所有成员至少参与研究一项芜湖市重点立项课题,并把课题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领衔人及成员指导农林专业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争取获得二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开展的微课比赛中争取获得三等奖。
2.开发校本教材
在三年内工作坊成员增至13人,工作坊成员与县农业委员会专家合作开发校本教材《蔬菜栽培实用技术》,把农业技能大赛蔬菜嫁接技术写入校本教材中,因为用嫁接技术防治蔬菜病害,既经济,又环保,此教材也可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用书。2106年开发的校本教材《农业技能竞赛》已经荣获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见获奖证书。
3.团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
工作坊成员在周期内至少有3人结对指导新教师,周期内工作坊成员中有2人要获得市级骨干教师称号,1人要获得高级农艺师职称,到2018年工作坊成员与县农委合作培养13个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
4.社会效益
名师工作坊与芜湖县、南陵县、繁昌县农委合作开展职业农民培训,2016年年培训已经达到300人次;2017~2018年工作坊专业教师与高校合作、与种植大户合作完成一项农业技术革新,让农民看到科技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总之,通过省级农林专业名师工作坊的建设,预期效果:为教学服务,帮助中职教师走出课堂教学困惑;为学生服务,收获良好行为习惯、职业能力;为农服务,收获社会效益。本名师工作坊通过与县农委合作招收农民工作为生源,以补齐涉农专业生源不足这块短板,力争到2018年把芜湖机械工程学校农林专业做大做优做强,使农林专业成为安徽省特色、示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