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   安徽省示范教师培训机构

二十年后,我们的职业教育会怎样?

【文章来源:】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 2018-06-15】   【点击量:

20年前,农村职业教育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每个农村职业中学都面临生源危机。为了扩大招生,学校给每个教师都分派了招生任务,谁不完成,谁就会被扣掉本来就很微薄的工资。没有办法,中职学校的教师们只有利用暑假挨家挨户动员初三学生上中职学校。我现在仍清晰的记得那时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冒着瓢泼大雨,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艰难跋涉的场景。吃苦受累没有报酬还在其次,最受不了的还是在受尽家长冷嘲热讽后仍然一无所获。那情那景,劳累中透着心酸、狼狈中显着无奈,现在的年青教师根本无法想象。

“招生难”一直是困扰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顽疾,原因简单又复杂。简单地说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家长、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复杂地说,跟我们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跟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跟企业的就业准入制度、甚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但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教师,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原因,我们都改变不了职教萧条的现实,因为我们自己也知道,“书本里讲车床,黑板上开汽车”培养不出什么“高技能型人才”。既然你培养不出家长期望、社会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当然就只有“年年岁岁招生难,岁岁年年难招生”了。

20年的时间,职业教育的发展翻天覆地。20年前的我们根本没有想到哪一天我们会拥有现在这么好的校园、这么齐全的实训设备、这么专业的师资队伍。更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带着自己的学生代表芜湖市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和来自全省的技能高手一较高下。感今追昔,职业教育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有我们、我们的上辈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无数职教人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青丝变白发,更深层次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归功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没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职教发展永远是一句空话。20年前,我们想象不到现在的职业教育成绩,同样的,想象20年后的职业教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作为从事职业教育近20年的教师,这里的“想象”既是我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也是我对职业教育的憧憬,就当是一名职教工作者的职教梦吧!

首先,20年后的职业教育,作为“大众教育”应该真正被社会接受,被家长接受。虽然不能奢望我们的家长像德国家长一样,“即使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就分流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很坦然”,但至少是把孩子送入职业学校是一种对孩子教育的主动选择,而不是出于对孩子教育的无奈放弃,更不会因为孩子上了职业学校而觉得脸上无光。“继续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乐此不彼的接受各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职业学校不再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歧视,而是成为他们日常工作、学习甚至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级政府已经把职业教育看成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坚强柱石,视职业教育为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真正重视起来,在经费投入、就业准入、企业参与等方面建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每个职业学校都能根据地方经济发展、产业机构、学校师资设备情况,设置在本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能够真正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品牌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每所职业学校都能够为本地方的产业升级、结构转型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也因此,学校的毕业生总是能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技能获得满意的工作和收入从而过上幸福的生活。

其次,20年后的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已经和学校一样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真正参与甚至主导职业教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相继引入了双元制、MES(模块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CBE(能力本位教育)和TAFE(技术和继续教育)模式,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职业教育改革浪潮,无不因为中国企业的消极怠工而归于平静,职教招生难至始至终。作为职业教育最主要的输出对象,企业的积极参与必不可少,没有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除了没有法律的约束外,中国企业缺乏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深厚的经济发展基础也是重要的原因。20年后,中国的企业必定具有更广泛的全球视野和更长远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从而成为职业教育真正的主体。校企合作从学校的“一厢情愿”,到学校和企业的“两情相悦”,必定是职业教育“大喜”的日子。

再次,20年后的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必定成为学校人本管理的典范。因为,这里没有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不必为考试而被迫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书本知识,教师也不会因为升学压力而整天疲于奔命。“弹性学分制”和“学分制银行”已经为职业学校的师生普遍接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选择自己的课程。学校的课程实现了真正的“宽基础,活模块”,为学生构建了一整套就业、升学“立交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论什么时间、不论用什么方式,只要学生能够在学分银行中存满足够的学分,他就能顺利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甚至能够上大学继续深造。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职业人,而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不仅是被开发的对象和增加社会财富的资源,而且应成为发展的中心和终极目标。职业教育在教授学生获得技能的同时,还能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当他们步入社会时不但能成为“有用的人”,更能成为“幸福的人”!

最后,20年后的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还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技能水平。职业学校的老师能和同学能够和谐相处,是师生更像朋友。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但能够得到学生的爱戴,更能得到家长、社会的尊重。由于信息化程度的极大提高,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科学、合理、多元,具有职业学校的特色,能够真正体现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价值,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位教师的潜能,更重要的,每位教师都能够从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和社会认同感。

但愿,每个有职业教育理想的教师都能成为20年后职业教育的创造者和分享者。

陈孝和

201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