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数控技术应用省级示范专业建设项目中期评估验收自评报告

【文章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9-19】

2-1数控技术应用省级示范专业建设项目

中期评估验收自评报告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职成〔2015〕11号)精神,成立了芜湖机械工程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省级示范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省级示范专业项目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制定了《芜湖机械工程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年发展规划》和《省级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了《2016年专业发展计划》,现将本年度项目建设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本情况

芜湖机械工程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经过近10年的努力打造,已经成为学校的龙头专业, 2009年7月数控专业实训基地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2011年11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6月成为芜湖市首批重点专业。学校不断加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内涵建设,创建专业特色和品牌,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水平。

多年来,学校专业定位准确,通过深入企业调研,紧跟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改进和拓宽专业服务方向,形成了车工、钳工、数控车工、计算机绘图、现代测量能力等多样化技能方向,使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紧密对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成立了企业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每年组织本专业教师深入社会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有效措施,使实训教学紧跟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而变化,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不断改进和拓宽专业服务面。在发展过程中,学校还特别注重职业培训工作,将在校生、企业转岗工人、社会人员等纳入职前职后培训,让专业教学和培训相衔接,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形式不断改革和创新,与社会的需求相接轨,与国家职业标准和技能鉴定要求相结合,开展数控车工、车工、计算机绘图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工作,逐步建立数控人才的“蓝领层”、“灰领层”、“金领层”培训模式,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数控技术专业现有在校生312人,专业教师1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人,高级技师1人,技师4人,聘请企业人员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拥有数控实训室2个,各型数控车床18台套,普通车实训室3个,各型普通车床32台,另外拥有钳工实训室2个,电子电工实训室各1个,数控仿真实验室一个,高性能电脑44台,装有宇龙仿真、CAXA数控车等软件系统,设备总价值241万元,能够基本满足该专业学生实训实习要求。

数控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对接地方机械加工行业发展需求,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于欧宝机电、奇瑞汽车、中国兵器等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将课堂搬入车间,学生在“真环境、真设备、真产品”条件下完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的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和岗位的无缝对接。

数控专业教师根据地方企业的生产特点,结合学校实际,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其中陈冲锋老师主编的教材《数控车床编程与实训项目教程》在公开发行。2012年,《数控车实习与考级》成为芜湖市市级精品课程。

2011年以来,数控专业学生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数控车项目、工业产品设计项目等先后取得市级一等奖6人次,省级三等奖4人次,省级二等奖1人次。学校在数控专业试行“实训包干制”、生产性实训等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数控车中级工考证制度,四年来,先后有263人通过数控车中级工考试,获得数控车中级工证书,中级工获得率83.3%,毕业生就业率100%,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二、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对照《数控技术应用省级示范专业建设任务书》的要求,2016年项目主要完成以下建设任务:

1、发展定位: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教科研人员组成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充分研究芜湖市、繁昌县十三五规划,调研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数控人才的需求状况,并形成调研报告,撰写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2、建立和完善了芜湖机械工程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培养机制,建立了“陈冲锋名师工作坊”。明确了工作坊建设目标,制定了三年建设规划和2016年建设方案,同时制定了《工作坊领衔人工作职责》、《工作坊成员职责》、《工作坊例会制度》、《工作坊学习制度》、《工作坊课题管理制度》、《工作坊经费使用制度》、《工作坊财产管理制度》和《工作坊成果奖励制度》等工作制度和核心成员根据区域产业及学校发展、专业建设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在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教学研究目标明确,成员专业技能提升清晰,团队整体建设思路明确。

3、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学校专业发展需要,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数量相对不足,设备的质量和种类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数控铣、加工中心等高性能设备亟待添置。但现有的实训车间是在原有的教室改造而成,严重限制了新设备的添置和实训教学条件的改善。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在繁昌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芜湖机械工程学校数控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已经获得县委县政府的批准,并完成了前期项目审批,征地拆迁的计划准备工作。目前数控实训中心的建设规划和设计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数控实训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校内实训条件,突破专业发展瓶颈,极大地提升数控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

4、完成省级课题省级课题《中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实践研究》的结题、研究成果校内学习、推广工作。陈孝和老师的论文《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浅议》在《教育》刊物上发表。通过研究,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了明确的思路和规划,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不但有利于提高学校设备利用率和减少实训成本,有效解决当前工学结合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而且对于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企业环境的同时,也给企业的生产和人才储备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为真正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学校在基地的环境建设、组织领导、生产与教学安排中理顺关系,责权明确,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一定会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新的途径。

三、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数控实训中心建设。学校新增50亩园区及数控实训中心建设由于征地拆迁等问题,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学校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支持,正加大力度解决,现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2、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受经济发展影响,制造业近两年来受到严重冲击,县域内中小型机械制造业企业明显不景气,对数控专业人才需求疲软,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实践等积极性不足,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受到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了数控专业的招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也面临较为严峻的“转型升级”压力。

3、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还需不断强化;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特别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工作需要加强,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以及从行业企业聘请专业人才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还需进一步提高。

四、2017年的工作

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在2016年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数控实训中心大楼的基础建设,设备购置,环境布置、软件建设、制度完善工作;

2、完善“三递进、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建成优质核心课程至少3门,其中1门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编写出版2本教材,其中1门申报规划教材。

3、完善并建成数控专业“破难解惑、教学相长”的教学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