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衔人教学经验总结

【文章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7-12】

领衔人教学经验总结

 

一、问题提出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操作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一般回答做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其学习过程为“学--熟”。如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是教学的关键。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技能教学主要是任务驱动。它是面向具体任务,教师先操作演示,学生再跟做,逐步完成操作任务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个方面。一是学生忙于机械模仿跟做,几乎没有思考内化的时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表面上完成了任务,实际并未掌握方法,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忽视学生应用软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影响今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应对措施

如何避免以上弊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思考-再实践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创新教学环节

毋容置疑,强化实训是熟练技能的根本途径。但是如果不讲究方法,机械地缺乏内化的跟练,不仅学生容易疲劳,而且教学效率低下。计算机技能教学应该根据内容需要适当分配讲、练时间,做到精讲多练。但是多练不是全练,理实一体,不是不要理论,100%实训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无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许多传统的教学措施对巩固知识、提高技能,仍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实践发现,将技能型课堂细化为巩固复习、新课导入、知识点击、技能训练、知识链接、技能拓展、操作评价、全课概要和布置作业等九个教学环节,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复习巩固非常重要,它不仅对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可以设置情境,为新课教学做铺垫。新课导入主要是提兴激趣,为新课教学铺设情感。知识点拨可通过课件或实际操作演示来解析新知、传授技能。在这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操作要求和操作样张,小组互助地将素材制作成作品,完成操作任务,实现技能训练。知识链接是教师集中辅导技能训练中操作难点,并链接相关知识点。技能拓展要求根据操作要求和样张,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操作任务,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操作评价主要是针对技能拓展训练作品的师生共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提高创新思维、欣赏审美等个人素养。随后进行全课总结,概况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与技能,形成系统结构。最后布置作业,全面巩固知识要点。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教学环节也是这样,不是每一堂课都要面面俱到。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需要,教师应该精心选择教学环节,灵活设计教学步骤。

2.落实常规教学措施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教学中,很多常规教学措施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潜心应用。首先要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团队,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同时也能培养竞争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学习团队的组建要充分考虑性别、性格和基础条件等因素,实施综合搭配,以保证每个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是要精心创设情境,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融合新旧、对比学习,以达到巩固旧知、同化新技的目的。例如,在Word文本编辑教学时,应该充分联系Windows文件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情境,并引导学生对比、同化。这样,既能复习巩固原有的知识,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轻松获得新的知识,新旧融合、吐故纳新,不仅化解难点,而且建构牢固。第三要充分重视实训作品的评价,用以发扬优点、指示不足,引导自主创新思维。同时也能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第四要坚持布置电子和书面作业,并认真批改、及时反馈,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3.重视自学能力培养

计算机软件如浩瀚的海洋,是永远也教不完的。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软件自学能力培养的任务。不同软件之间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操作,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性,引导学生横向联系,做到举一反三,努力提高学生软件自学能力。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面向任务操作,通过实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要注意,任务驱动不是简单的案例操作演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学习,完成既定任务的学习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进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注重设计探究学习,认真制作操作任务及其配套的操作素材和样张,精心设计实训过程,力求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Excel单元格和表格格式设置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给定操作要求、素材和操作样张,让学生在Word文本格式设置经验的指导下探索学习,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因为印象深刻而提高学习效果。

4.加强复习巩固

复习巩固是熟练掌握技能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遗忘。人们的习得记忆在一天后只剩下三分之一;在一周后只剩下四分之一。因此,复习要紧扣这两个时间关键点。计算机技能学习可采用“两天互融”、“一周总结”、“单元提炼”和“模块整合”四步巩固措施,帮助学生将短时记忆转化长时记忆。每一堂课,教师都应该留几分钟时间,和学生一起总结课堂要点,提出注意事项,让教学内容整体化。特别是每一个模块教学结束后,学生日积月累学到的很多知识,常常会发生混淆,许多知识点记忆模糊、是似而非。此时,教师应该放缓节奏,安排一节复习课,联系前面的知识,整合本模块教学内容,理顺层次关系、点拨操作要点,将知识、技能系统化。表1是Word模块梳理复习索引设计案例。

表1  Word模块梳理复习索引设计

Word

 

 

单元

主要内容

主要操作

文本编辑

选定编辑

视图、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查找与替换

格式设置

字体设置

字体、字号、字型、颜色、字间距、位置、文字效果

段落设置

对其、缩进、行间距、大纲级别、制表位、分栏

边框底纹设置

文字、段落、页面边框与底纹

页面设置

页边距、纸张大小、版式、页眉页脚、分页、分节

表格应用

制作编辑

插入、编辑,单元格合并拆分、表头斜线、手动制表

属性设置

表格式样、行高、列宽、边框、底纹

表格计算

公式与函数计算

图文混排

插入编辑

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绘图、图示等对象插入与编辑

格式设置

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绘图、图示等对象格式设置

除此之外,每一个模块教学完成后,教师还需要设计综合项目实训,以此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同时也作为阶段性评价提供依据。各模块具体项目实训安排由表2所示。

表2    各模块项目实训安排表

序号

模块名称

项目名称

实训类型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项目一:计算机组装与操作系统安装

集中

3

操作系统

项目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集中

项目三:系统设置与软件应用

分散

4

文字录入

项目四:汉字录入训练与速度检测

集中

5

因特网应用

项目五:因特网应用

分散

6

局域网组建

项目六:局域网组建

集中

7

文字处理

项目七:文本编辑与格式设置

集中

项目八:表格编辑设置与数据计算

集中

项目九:电子小报编辑与排版

分散

8

电子表格应用

项目十:数据编辑与格式输出

集中

项目十一:数据处理与分析

集中

9

多媒体制作

项目十二:音视频制作

分散

项目十三:歌词显示编辑

分散

10

演示文稿制作

项目十四:演示文稿制作

分散

三、实践效果

2017年9月中旬,学校举办电子小报制作竞赛,参赛对象为2016级和2017级共计27个班级,每班按四分之一比例抽取选手。教改实验班学生比其他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了13分。

2017年12中旬,教改实验班首次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Word模块水平认证,其通过率比前三年平均通过率提高了近17个百分点。

以上结果充分说明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